吴大哥娱乐网 娱乐 “四连冠”郑美珠:丈夫曾是中国女排队医,她的选择让人感动

“四连冠”郑美珠:丈夫曾是中国女排队医,她的选择让人感动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郑美珠

2020年,网上铺天盖地爆出消息,说中国女排“四连冠”功臣郑美珠离婚了,在德国靠做保洁为生,生活落魄贫困。

还说郑美珠让儿子转学到福州,学校拒收,最后是陈忠和出面帮她解决了儿子上学难的问题。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不少老球迷对郑美珠充满了同情。“细品名人”也是超级排球迷,为郑美珠跌宕起伏的命运心痛。

然而,最近笔者通过微信,与远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郑美珠取得了联系,发现她的真实生活状况与网上的消息大相径庭……

郑美珠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代表人物之一,参加过1984年洛杉矶、1988年汉城两届奥运会。

左起:陈忠和、郑美珠、陈亚琼、侯玉珠

她以主力接应二传的身份,帮助中国女排夺得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锦赛冠军,是中国女排“四连冠”的重要功臣。

她还帮助中国女排夺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铜牌,是叱咤世界的排球女将。

身高只有1.72米的郑美珠,是当时中国女排个子最矮的队员。她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球风泼辣,跑动进攻堪称世界一流。

郑美珠的一传、防守水平,超过现在很多自由人。她与同在国家女排的侯玉珠,并称“福建双珠”。

1982年9月,第九届女排世锦赛在秘鲁举行,19岁的郑美珠随队出征。当时队里的老接应二传陈招娣已27岁了,且腰伤严重,袁伟民大胆启用名不见经传的郑美珠。

张蓉芳与郎平(右)

半决赛,中国女排以3:0战胜日本队,成功闯入决赛。三局比分为:15:8 15:7 15:6。

东道主秘鲁队也以3:0战胜美国队,将与中国女排争夺冠军。三局比分为:15:12 15:12 15:10。9月25日,中国女排与秘鲁队的巅峰对决在利马举行。

袁伟民排出了最强阵容:两个主攻是郎平、张蓉芳,两个副攻是陈亚琼、梁艳,主二传是孙晋芳,郑美珠出任接应二传。

秘鲁队平均身高只有1.74米,队员身体素质好,弹跳出色,扣球力量足,但整体实力不如中国女排。

前两局,中国女排以15:1 15:5轻松获胜。第三局,中国女排以9:5领先。秘鲁队在球星鲁埃达的带领下,追到9:9平。

郎平与孙晋芳(右)

张蓉芳进攻夺回发球权后,郑美珠交叉进攻得分,比分变成了10:9。这时郎平轮到后排,袁伟民用陈招娣替下她,让郎平短暂休息。

孙晋芳吊球得分后,郎平重新上场,中国女排以15:11取得第三局的胜利,从而以3:0战胜秘鲁队夺冠。

中国女排姑娘们精湛的球技,央视“名嘴”宋世雄的激情解说,至今还让球迷记忆犹深。

由于郑美珠在整个世锦赛期间发挥稳定、抢眼,她当选为赛会的“最佳接应”“理想队队员”,在世界排坛崭露头角。

袁伟民在接受国外媒体的采访时,针对他重用郑美珠的疑问,幽默地回应:美珠者,国宝也。

郑美珠

1963年11月5日,郑美珠出生于福建漳州,父母都从事与体育不相关的工作。

漳州被称为中国女排的娘家,中小学排球很普及。郑美珠8岁开始练习排球,12岁入选福州业余体校排球班。

郑美珠个子较矮,教练觉得她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将她当重点苗子培养。郑美珠不服气,苦练基本功和后排技术。

1977年,福建女排来业余体校挑队员,竟选中了郑美珠!而且整个排球班只选中郑美珠一人。

在福建女排,郑美珠司职接应二传。她深知自己身高有劣势,要想在队里有位置,就必须练出过人的绝技。

早年袁伟民

郑美珠每天比别人要多练半个小时,一天半个小时不起眼,一年、两年就会量变引起质变。进队仅一年,郑美珠就成了福建女排接应线上的“钉子户”。

1979年,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努力优化队伍结构,16岁的郑美珠被借调到国家队。

当时郑美珠是国家女排年龄最小的队员,一脸稚气,她身高只有1.72米,很多人不看好。大家不明白,袁伟民放弃国内那么多高个队员不用,为何会选择先天条件不足的郑美珠?

其实,袁伟民看中的是郑美珠过硬的后排技术,让她当后排替补(相当于现在的自由人)。可郑美珠进攻意识很强,不按袁伟民的要求打,经常参与前排进攻,这让袁指导不满意。

1979年12月5日至13日,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在中国香港地区举行,中国女排已具备了夺取世界冠军的实力。

中国女排在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夺冠

当时中、日、南朝鲜是亚洲女排3强,日本队拥有6次世界冠军、6次世界亚军的辉煌过往,南朝鲜5次获得世界大赛季军。

结果中国女排6战全胜夺冠,实现了几代排球人“冲出亚洲”的愿意,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

郑美珠多次在关键时刻替补上场发球,她发的长距离上手飘球落点好,破坏性强,对方一传经常不到位。

然而比赛结束后,郑美珠因为身高吃亏,加上接应二传陈招娣正值当打之年,她被调整回福建女排。

拎着行李箱离开时,郑美珠难过地与队友们挥手告别。她走了很长一段路,然后回头看了一眼住过的宿舍,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我不哭,我会重新回来的。

郑美珠

说不哭,哪知泪水不知不觉就涌满了她的眼眶。

在福建女排,郑美珠也以国家队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练习扣球、拦网、鱼跃救球,每天数百次起跳、在地上摔打,经常累得站不起来,被队友们抬进宿舍。

1982年春天,中国女排备战世锦赛,由于主力接应陈招娣腰伤严重,训练不系统,郑美珠被招入队中。

郑美珠进队时,袁伟民找她谈话:这次招你不是做后排替补的,是让你打主力的。这正是郑美珠想要的结果,她憋足了一口气要证明自己,结果在秘鲁世锦赛上大放异彩。

当时不少人对袁伟民重用郑美珠提出质疑,其中包括上级领导、排球专家,袁伟民顶住巨大的压力,将郑美珠推上主力位置。

洛杉矶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

如今40年过去了,郑美珠依然感谢袁伟民的知遇之恩。

秘鲁世锦赛后,郑美珠成了队里铁打不动的主力。她个子虽不高,但发球、防守好,作风顽强,擅长2、3号位的跑动进攻,个性非常鲜明。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郑美珠作为主力接应,场场首发,且打满全场。

郑美珠身穿11号球衣,小组赛对阵巴西队,她得到9分,扣球效率50%。对阵西德队,郑美珠得7分,扣球效率50%。

小组赛中国女排以1:3惜败美国队,郑美珠得9分,扣球效率高达69%。半决赛,中国女排以3:0战胜日本队,郑美珠得11分,扣球效率58%。

侯玉珠

决赛中国女排以3:0战胜美国队夺冠,郑美珠得6分,扣球效率为43%。

郑美珠对球队的贡献不局限于得分,她一传到位率高,防守卡位精准,小球串连流畅。

有时队友一传不到位,她能从1号位将球调整到4号位,让队友舒舒服服地进攻。

这届奥运会,侯玉珠因两个发球改变了自己和中国女排的命运,闪耀世界排坛。郑美珠与侯玉珠都来自福建女排,被称为“福建双珠”。

为奖励郑美珠在奥运会上的突出贡献,她当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上涨2级工资。

老女排光荣时刻

1985年11月,第四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佳绩夺得冠军,郑美珠获得优秀运动员奖。

此时郑美珠才22岁,就有3枚沉甸甸的世界大赛金牌加身,震惊世界排坛。

这届世界杯,中国女排主教练换成了邓若曾,袁伟民是领队。邓若曾当过袁伟民多年的助理教练,两人配合默契,他们组建的女排班底,几乎个个都是骨干。

这源于他们对队员严苛的要求,比如,别的教练要求队员用手和臂触球,而袁、邓两位教练却要求她们像足球运动员一样,用脚、大腿、头、肩膀颠球。郑美珠一次可以用头顶排球30下。

又比如,教练要求队员发球破坏对方的一传,10个一组,只要有2个不合格就要重发。

郑美珠

只要有一个队员训练没达到要求,其他队员也不能吃饭,要在旁边看着她训练。老女排的成绩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用青春和血汗换来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986年9月,第十届女排世锦赛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中国女排以8战全胜的骄人战绩夺得冠军,成就了“五连冠”的伟业。

然而比赛期间,郑美珠的爷爷因病去世了,为了不影响她的情绪,队里向她隐瞒了消息,直到决赛结束,郑美珠才得知爷爷去世的噩耗。

一年前的女排世界杯,郑美珠的奶奶去世,她也是比赛结束后才知道消息的。

杨锡兰与周晓兰(左)

郑美珠与弟弟妹妹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两代人感情很深。但爷爷奶奶去世,郑美珠都没在身边,这成了她的心痛和遗憾。

1988年9月,第24届奥运会在汉城举行。中国女排因为换帅,加上新老交替衔接不好,实力下滑很明显,结果只夺得铜牌。

赛后,郑美珠与杨锡兰、杨晓君等老队员,都流下了复杂的泪水。1989年胡进执掌中国女排,郑美珠因年龄偏大,加上身体老伤较多,落选中国女排大名单。

1991年,郑美珠正式退役。此时她已28岁,因长年过着封闭的集体生活,郑美珠还没谈过恋爱。

作为中国女排“四连冠”的功臣,郑美珠本来可以得到很好的安置,但她选择了自主择业。

郑美珠与孙卫中

这年9月,郑美珠应德国某甲级女排俱乐部的邀请,远赴德国打球。俱乐部很看重郑美珠,为她提供了丰厚的薪水和住、行条件。

但因为语言障碍,郑美珠的工作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为迅速融入集体生活,郑美珠白天去语言学校学习德语,晚上去俱乐部练球。

1992年春天,郑美珠参加留学人员聚会时,邂逅了老熟人孙卫中。他也是福建人,比郑美珠大4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国家体委训练局工作。

1983年,中国女排备战洛杉矶奥运会,孙卫中来到中国女排担任队医。那时郑美珠刚20岁,青春活泼,笑容灿烂;孙卫中长相帅气,工作尽职尽责,双方互留美好印象。

此后几年,郑美珠与孙卫中经常接触,但两人只是普通同事关系,私下里并没什么交往。1989年6月,孙卫中从国家体委辞职,远赴德国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两人失去了联系。

郑美珠

孙卫中读博完全是自费性质,刚来德国,他只有4件行李,身边没钱,没有一个熟人,语言也不通,生活点点滴滴都是艰辛。

他租住在地下室里,每天深夜学习到凌晨,饿了就疯狂喝凉水。因为学业和生存压力太大,孙卫中无暇顾及个人问题,以致年逾30依然未婚单身。

在异国他乡偶遇,郑美珠与孙卫中倍感亲切。当时郑美珠的经济条件远比孙卫中优越,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她编织种种借口在经济上资助孙卫中。

两个漂在海外的年轻人互相取暖,感情迅速升温。

1992年7月,孙卫中期期艾艾向郑美珠求爱:我喜欢你,想一辈子照顾你。但你是奥运会冠军,我只是普通人,与你有差距。如果你不接受我,我也不怪你。

郑美珠与儿子

郑美珠回答说:你是博士,我还觉得自己配不上你呢。两人相爱了。

1993年1月,郑美珠与孙卫中在德国组建家庭。婚后,郑美珠一连诞下了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租住在杜塞尔多夫的出租屋里。

郑美珠在俱乐部当教练、队员,孙卫中在杜塞尔多夫一家综合医院当骨科医生。郑美珠和丈夫工作繁忙,便让父母过去帮他们照顾儿子。

1997年,孙卫中工作的医院成立中医科。作为医务主任,孙卫中先后邀请40位中国的中医专家来德国工作。

2006年1月,郑美珠和孙卫中投资50万欧元,在德国莱比锡成立了自己的中医疗法培训中心。这时父母要回福建,郑美珠让大儿子留在德国,让小儿子跟随父母回福建读书。

郑美珠回国宣传奥运

刚开始创业,郑美珠和丈夫经历了很多艰难,当地人不信任,说他们是骗子。

还有人闯进郑美珠的办公室,要搬走她的电脑。郑美珠和丈夫承受巨大的压力,经常失眠,甚至一度想回国。

在她和丈夫的努力下,中医在德国渐渐深入人心。很多德国人意识到,西药越少越好,手术越少越好,自然疗法越多越好。

经过10年打拼,到2016年,郑美珠和丈夫的医疗中心闻名德国,影响巨大,夫妇俩拥有丰厚的身家。

他们在德国买了别墅和名车,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丈夫是董事长,郑美珠负责财务、税务等工作,是丈夫最得力的帮手和管家。

郑美珠

鲜为人知的是,郑美珠一直保留中国国籍,没有加入德国国籍。其实20多年来,德国相关部门多次主动找到郑美珠,要求她加入德国国籍,都被郑美珠婉拒了。

在郑美珠看来,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是祖国培养的运动员,对祖国有很深的感情,她觉得做中国人最幸福。郑美珠的选择,让人感动!让我们为郑美珠点赞!

现在郑美珠每年都会回国探亲,与老队友保持联系。她也关注中国女排,经常收看中国女排的重大赛事。

她和丈夫已经商量好,将来老了,就将医疗中心交给儿子,他们回福州养老。

郑美珠与丈夫

2020年,网上突然爆出郑美珠离婚、生活落魄做保洁员的消息。郑美珠很惊讶,不知这些消息的源头出自何处。

在笔者的提醒下,郑美珠说自己有一次接受采访,说家庭出现变故,可能有人误以为她离婚了。其实,郑美珠说的家庭变故,是指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

郑美珠豁达乐观,没有计较网上的离婚谣传。她托笔者给关心她的人带话:我很好,没有离婚,将来会回福州养老。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