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哥娱乐网 明星 10年了,还记得《少年派》中的老虎吗?

10年了,还记得《少年派》中的老虎吗?

时光编辑部 | 八不半

像电影一样,用黑暗邂逅光明。

2012年,李安导演将一部“无法被拍成电影的作品”,搬上了大银幕。

3D加持,4只老虎做模特,17岁新人独挑大梁。

一人一虎一片汪洋,227天的漂流中,在127分钟的电影里,观众们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故事,也给出了五花八门的隐喻解读。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十年前的11月22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下称《少年派》)登陆中国内地银幕(晚于北美一天),在国内拿下5.73亿元的票房,全球票房超6亿美元。

次年奥斯卡,李安凭借本片继 《断背山》后二夺最佳导演奖,再一次证明了其“华语电影第一人”的地位。

这是李安的首部3D电影,导演用灾难冒险片的商业元素完成了个人的艺术表达,搭配华丽的视觉奇观,讲述了人与信仰的生存故事。

10年了, 时光君和你一样,都还记得《少年派》,记得片中那头老虎

李安的改编“加减法”

聊起《少年派》,时光君想先聊聊影片当年的改编故事。

电影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原著小说丰富而意义深远,充满奇幻冒险同时深奥怪诞。

小说在欧美热销时,就因其内容抽象、宗教性和哲学性过强,而被电影界称为“不可能被影像化的作品”。

改编的难点在于, 让一只老虎和一个男孩转化成影像,限于当时的技术很难呈现。

另外,小说侧重人之信仰的精神内核,更偏向独立制作、文艺风格的作者表达,与商业化、类型化的大制作难以平衡。

2003年福斯公司获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片方先后考虑过M·奈特·沙马兰、让-皮埃尔·热内、阿方索·卡隆等名导,但每一次项目都因不同原因而流产。

当福斯向李安抛来橄榄枝,李安将起初对小说改编之难的恐惧,化成了战胜看似无法克服的挑战,激发了自己艺术创作“好斗”的神经。

他自比就像是派遇到老虎,“怕才有劲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警觉,不至于因陈腐而被淘汰。

“依靠本能,人才能活下来,拥有纯真,人才有了信念。”李安曾说, 他就是电影中的那个“少年派”

接手《少年派》的初衷,李安显然并不局限于表现弱肉强食、少年和老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幻故事,他更 希望探讨人如何战胜恐惧,如何与自我相处,以及生存欲望之下人的宗教信仰的主题

用东方禅意的思想解构西方文化,对小说每一处的增减改编,都体现了李安的创作理念。

小说中重要的一幕:派和老虎精疲力竭漂流在海上,没有食物,只能绝望等死的时候,却奇迹般遇到另一个也在救生艇上漂浮的人。

当两艘救生艇越靠越近,这个漂流者试图杀死派做食物的时候,老虎撕碎了他,沦为老虎和派的食物。

在这一幕之后,派才抵达了暗喻重生的奇幻岛。

这段内容在全书占了20页,却被李安全部砍掉。

他删除这段内容,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水母、巨鲸、巨轮、如镜的海洋等梦幻画面,让观众隐约感知故事的虚构性。

除了大量减法,李安也做了一定的加法,比如派初恋的对象。

原著中并无这个女孩,李安加入这一人物,是通过她的相关情节带进印度教的元素:舞蹈、手势(森林中的莲花)、红线。这些情节与影片后段对于神秘岛的刻画又相互印合。

此外,小说中派曾训练老虎跳圈,而电影中他并未真正消除对老虎的恐惧,而老虎也始终保持着肉食动物对人类的威胁。

同时,电影中救生艇的甲板上几乎看不到血腥、粪便和腐败物,保持着不真实的戏剧场景。

所有这些,都是李安改编后的审美选择和主题表达的需要。

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李安对小说文本做了精彩的加减法,融合了东西方的哲学 精神

李安首部3D电影

《少年派》面世后李安曾表示,如果放在五年前,这部电影根本无法拍摄,但是3D和CG技术的发展,让一切成为可能。

其实早在2003年 《绿巨人浩克》时,李安就因技术而冒险,运用大量电脑特效进行制作。

虽然影片当时票房不佳,但激发了李安对技术的钻研和迷恋。

2003年李安执导《绿巨人浩克》

2009年 《阿凡达》的全球成功,成为3D电影的重要推手,也为李安拍摄《少年派》提供了新的制作思维和视觉语言。

《少年派》的3D拍摄机器,正是租借自卡梅隆的公司。

李安曾透露,借机器的时候,卡梅隆公司还会顺便送一个拍摄指导手册,里面都是导演拍完《阿凡达》之后总结的一些拍摄3D电影的基本规则。

不过,李安并没有完全遵从“卡神”的经验指导,而是一边学习摸索,一边根据《少年派》的人物和主题大胆尝试。

利用3D技术,李安拓展了这部电影的格局,丰富了影片的视觉表达层次和空间效果,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派的生存之旅中。

除了3D技术的初试, 影片通过CG技术对老虎理查德·帕克的制作也令人惊叹,作为计算机数字动画魔法的产物,完全不亚于自然界真实的老虎。

《少年派》的拍摄一共找来四只真老虎(孟加拉国虎)作为CG制作的实物参考,其中三只来自法国,一只最温顺的来自加拿大。

李安花了大量时间跟老虎们以及驯兽师在一起,了解老虎的个性,观察它们不同状态下的动作反应,最终记录上千个小时的老虎素材。

拍摄中,饰演少年派的演员其实从未跟真老虎同处一条船上对决过,为了让演员更入戏、更有氛围感,拍摄时演员同蓝布包裹的老虎模型对戏,后期再将蓝老虎替换成CG老虎。

有时, 李安还会趴到船板上,亲自演那只老虎

真实的老虎镜头共有24个,主要包括老虎在水里游泳的镜头。

为了真实呈现老虎的原始本色,李安要求特效组展现它的自然野性,这也是遵从小说中老虎与派从头至尾都保持危险距离的设定。

最终,由CG制作的老虎,从毛发、眼珠、爪子甚至一个表情、一举一动,都栩栩如生、难辨真伪,同时散发着“百兽之王”的凶猛兽性。

另外,《少年派》许多的海上场景,都是在位于中国台湾的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全自动波浪装置水槽中拍摄的。

这个水槽长70英尺、宽30英尺、深4英尺,可容纳1700加仑的水量,可以制作出各式波浪,模拟真实的海浪。

在3D和CG技术的特效加持下,暴风雨席卷的澎湃大海,飞鱼扑面、海豚跃起、鲨鱼畅游,以及天边晚霞和夜空繁星等自然界的壮丽奇观,都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享受和心灵冲击。

凭借超凡的特效奇观,《少年派》最终斩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值得一提的是, 为《少年派》拿下这一大奖的公司“节奏特效”(Rhythm & Hues Studios),最终却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

据悉,是因为《少年派》制作周期过长,财务恶化,被该项目拖垮。

2014年,30分钟的纪录片《少年派后的日子》(《Life After Pi》),便讲述了该公司倒闭的前前后后。

2014年纪录片《少年派后的日子》

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少年派》幕后制作耗时、耗财、耗力的背后付出。

不过,自从拍完《少年派》后,李安对技术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

其后执导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大胆尝试120帧+4K+3D的格式,便是李安挑战自我,寻求更多表现可能、对技术“走火入魔”的冒险之举。

少年派》男主角的“漂流”

电影《少年派》中,男主角派几乎以独角戏的形式存在,拍摄中还要与不存在于片场的“老虎”搭档对戏。

对于男主角的人选,李安大胆而意外地选择了从未有过表演经验的17岁印度男孩苏拉·沙玛。

李安耗时6个月从3000人中海选出这位新人,成就了一段美丽的意外。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为了配合派在漂流过程中体格的变化, 苏拉需要从68公斤的瘦男生,变成了76公斤的肌肉男,最后又锐减至59公斤

在拍摄前,苏拉还要接受关于游泳及平衡感的高强度训练,学习各种求生技能。

在“调教大师”李安的点拨下,毫无表演经验的苏拉在片中的表现自然纯熟。

他将极度恐惧、孤独绝望、筋疲力竭等情绪诠释得可圈可点,最终完成了与“虎”漂流的奇迹。

拍摄中,苏拉和李安导演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在最后一场戏杀青后,两人抱在一起流下不舍的眼泪,仿佛一起经历了227天的漂流一般。

在拍完《少年派》大红大紫后,苏拉接到了一系列影视剧的片约,先后出演了《百万金臂》《忌日快乐2》《老妈老爸的浪漫史》等,但一直没能超越派这一角色引起的轰动,可谓出道即巅峰。

而关于《少年派》中“中年派”的饰演者—— 印度知名演员伊尔凡·可汗,于2020年因病不幸去世,令人惋惜。

他曾出演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起跑线》《侏罗纪世界》《早安孟买》等片,在宝莱坞和好莱坞都取得巨大成功。

时年53岁的伊尔凡·可汗突然离世,似乎印证了他在《少年派》中的那段话。

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告别。”

《少年派》极富哲理性的结尾,直到今天仍被观众不停讨论。

有人说,《少年派》是李安版的 《罗生门》,10年过去了,你是否仍坚持当年所相信的选择?你更认同哪一个故事?

你愿意选择相信人与老虎的艰难求生,还是人与人相食的残忍结果?

老虎离开少年派时,决绝地没有回头,派却伤心欲绝。

人生中,每一次体验和经历都会让我们走得更远,走向未知的远方,但心存信仰,内心便不会漂泊。

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时光君真想去影院里,再重温一遍《少年派》啊!

-END-

吓到手心出汗,这片值得大银幕

住机场18年孤独离世,他比电影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