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哥娱乐网 明星 剧版 《三体》:如何让硬核科幻落地?

剧版 《三体》:如何让硬核科幻落地?

作者/李木

《三体》开局惊艳。

开播1小时站内热度破25000,打破腾讯视频首日热度值最高,也是热度值最快破2万的作品;全网热搜150+,豆瓣实时双榜TOP1,猫眼全网热度总榜TOP1。

从数据维度来说,剧版《三体》确实开了个好头。

但《三体》不止于此,作为全球范围内瞩目的科幻IP,它影视化的每一步都是在“审判”的眼光中向前。

路人看完问书粉:挺好看的,就是不知道还原度高么?

有人回:抠着书拍的。

这就齐了。

尊重并还原原著

科幻之于文学,《三体》之于科幻,是金字塔的塔尖,皇冠上的明珠。

读者或观众可能对故事不甚了解,却对《三体》和“大刘”(作者刘慈欣)的名字耳熟能详。

《三体》讲述了地球基础科学研究遭遇异常扰动,引发科学界惶恐动荡,纳米物理学家汪淼与刑警史强联手调查,共同揭开了地外未知文明“三体”世界的神秘面纱,并随全人类一道与即将入侵的三体人展开博弈的故事。

对于这样内容和受众基础本身就非常扎实的作品来说,“还原”是创作团队毋应践行的创作标准。

这张海报充分暴露出创作团队的细节控属性,且足以令书粉们雀跃:

左下角显然是青年叶文洁的背影;居中的巨大雷达前,横着几条细如发丝的线,应该是“古筝行动”的关键,切割巨舰的纳米材料“飞刃”;如果没有看错,重叠在汪淼胸前,居于巨石顶端的投影,应该是汪淼在《三体》游戏中的ID“海人”,右下方的小人则是汪淼进入到《三体》游戏的样子。

几乎所有IP改编的成色,都取决于细节,更何况是由细节撑起庞大构架的《三体》。

除了官方发布的物料处处透着对原著的高度还原,正片伊始已经有了山雨欲来的紧迫,比如那句风靡的台词“不要回答”;

汪淼在暗房中洗照片,发现了藏在小布熊身上的倒计时;

属于红岸基地的雷达。

这些细节虽然不起眼,却是推动剧情发展,构建“名场面”的关键线索,特别是在影像化的过程中,一旦缺损,意味着整个线索链条的断裂,必然会导致情节的不连贯。从目前来看,创作团队扎扎实实地吃透了原著,并且用合适的视听语言将其搬上荧屏。

另外,剧版《三体》用悬疑感开场,通过物理学家杨冬之死引入神秘的科学边界组织,以及“物理学是不存在的”未来预言。

然后就是以史强为代表的警察受命查案,找到汪淼,围绕杨冬的母亲叶文洁、恋人丁仪,“科学边界”组织内部的申玉菲等人展开调查,悬疑本身的氛围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大量专业物理学术名词带来的观看门槛,甚至允许观众暂时对其一无所知,仅将其视作案件的一处证据或碎片线索即可,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让情节的发展丝滑顺畅。

《三体》播出后,书粉为遵循原著而雀跃,也有小部分观众被“观剧”门槛劝退,所以忠于原著到底是循规蹈矩还是本应为之,观众们的不同反应也给行业在当下重新审视“文学经典改编”的意义和取舍——事实上这一议题伴随着文学经典改编的发展史,更在名著改编的探索中被发酵,始终都是创作者们放在首位思忖考量的议题。

作为科幻小说作品,《三体》原著本身已经具备丰富的戏剧化元素,正如主创团队所说,《三体》影视改编的难点是用视听化语言支持文字的表达,把文学的戏剧化元素转化为适合电视剧作品的、视听的戏剧化元素,解决《三体》这个问题,几乎可以说为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创意策略。

“务虚”和“务实”都有落点

如前所述,如果把剧版《三体》当成“粉丝片”来看,认为这是一种圈地自萌式的狂欢,显然就把这部作品想小了。剧版《三体》尊重了书粉,也没忘普通的观众;保留了原著的精髓,更遵循了影视创作的规律。

而创作团队此间也数度表示,剧版《三体》遵循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这里的现实主义,并非一味强调现实的真,还有科幻的实,让虚实都有着落,才有了一个可看且高度沉浸的完整故事构架。

《三体》非常需要气氛和影像,环境就像是演员的“对手演员”,尤为重要。

剧中名场面之一,“古筝行动”给创作团队带来最大的问题是,被纳米材料切割之后,船会碎成什么样,此前没有任何一部影片和已有资料可以作为参考。船体切割后的每一个变形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片都要单独设计,也没有办法用传统电影美术的方式来完成。它不是纯粹的刚体,还会扭曲变形,这在特效行业里面叫“刚体的动力学模拟”。最后主创团队只能用真的钢,把它压成片、窝成船型,然后用挤压机一片片地挤,挤完之后再推上去焊接成一条船。

而即将到来的《三体》游戏也成为观众们瞩目且好奇的点,且不说恒纪元和乱纪元的无序更迭,单就“脱水者”和“浸泡”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视觉奇观,已经吊足观众的胃口了。

除了呈现瑰丽奇幻的想象,剧版《三体》的创作团队也在尝试着用更简单直观的影像解答复杂专业的物理学知识,比如“宇宙闪烁”,主创团队用一个灯泡和一个物体之间的关系为例,拉近观众和角色、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

另外,《三体》以人物和年代为落点,找到了写实的依据。不论是北京奥运召开在即,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影像再现,均在剧中形成鲜明的“在场感”。还有诸如“智子路”“撇拉胡同4-2”这种既是原著华彩,又具地域特色的“彩蛋”,让观众可以从容地走进三体的故事设定里,找到现实的抓手。

让观众带入的不仅有环境,还有人物。饰演汪淼的张鲁一、史强的于和伟、老年叶文洁的陈瑾、青年叶文洁的王子文、常伟思的林永健、申玉菲的李小冉等一众演员几乎和角色融为一体。书粉给“纸片人”找到了对应的脸,普通的观众顺着演员呈现的角色能够迅速抓住人物的精髓。

比如于和伟饰演的史强,老警察粗中有细之外,还自带一种天塌了也不当回事的泰然,大而化之的性格也贡献了前几集的笑点。

在这一幕中,青年叶文洁和老年叶文洁同框,迥异的神情流露出的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一个人的影像和蹉磨。从年轻的热情到年老时候的疏离,叶文洁的经历为科幻注入现实的根基。

昨晚,属于剧中主创们的情怀梗也被观众发现了。

在这串长长的演员名单中,观众们发现了“混迹”其中的幕后创作者:郭靖宇导演、 梁振华、马东、高亚麟、江南、唐家三少、侯鸿亮、费振翔等,一时间纳闷“谁能告诉我他们演的啥?”实际上,这次“团建”也是为《三体》游戏CG动画部分提供面部建模依据,制片人、导演、作家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并见证国产科幻电视剧迈出重要一步。

腾讯视频的诚意:七年磨一剑

与横空出世的“三体人”和外星文明不同,剧版《三体》是被一点点磨出来的:从首次在 2016 年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亮相,并公布影视化的消息,到剧集上线与观众见面,整个过程历时7年。

在此之前,从《全职高手》到《穿越火线》到《开端》,在国产科幻剧的横纵坐标系上,腾讯视频已经进行了长足的布局和积累,也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尝试,不断摸索科幻故事与观众接受、影像表达之间微妙的平衡点。

为什么是《三体》?

因为如果《三体》能做好,就会代表中国的制作水平能到达另外一个程度。

就是现在,这个程度已经隐约可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