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哥娱乐网 明星 国产科幻影视的路上,需要更多《三体》

国产科幻影视的路上,需要更多《三体》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夏添

恒纪元、乱纪元、三日凌空、单摆、金字塔、飞星......《三体》第七集,原著读者们心心念念的三体游戏,终于正式登场。

气势恢宏的游戏场景、形象生动的“脱水”“浸泡”特效,这一回,广大网友是真的被震撼到了。“脱水和浸泡真的和我想象中一模一样!”、“有一说一这真的很还原,有被尊重”、“这集杀疯了,太爽了”,在社交平台上,原著粉迎来了新一轮的狂欢,#三体 脱水#话题直接空降微博热搜第一位。

开播五天,随着剧情的发展,电视剧《三体》讨论度仍在不断走高。之前还有人担心这部背负巨大压力诞生的国产科幻剧集能交出怎样的答卷,至少现在看来,剧版《三体》以最大的诚意开了一个好头。

一份不错的答卷

尽管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改编,但剧版《三体》身上的包袱可能比原著光环更重。

在它身上承载了太多压力,来自原著粉丝的质疑,来自普通观众的未知,来自中国科幻影视的空白,还有整个中国科幻类型的考验。但在剧集真正开播后,我们却慢慢感受到了一种落地的感觉。

平心而论,作为《三体》的首部真人影视改编作品,剧版《三体》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

数据方面已然无需赘述了,自开播首日起,这部剧集就霸占了各个数据平台的榜首,各个社交平台首页,都少不了剧版《三体》的讨论声。

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多口碑的释出。

或许是经历过太多次失望,在开播之前,中国观众对《三体》和中国科幻影视的态度其实是非常谨慎保守的。但现在,无论是超10w人打出的豆瓣8.1分开分,还是各个平台网友的实时讨论声,都在验证着这部剧集的口碑之积极。

特别是在第七集播出后,许多原著粉激动得狂打叹号,不乏有人自发刷起“三体 值得”的词条。这一次,“真香”真的提前到来了。

《三体》势如破竹的热度、出人意料的好口碑,似乎让观众真正看到了中国影视行业的惊人想象力,也让国产影视行业内重新燃起了对科幻IP影视化改编的探讨热情。

《三体》的三种尊重

毫无疑问,尽管才开播几天,我们已经可以拿剧版《三体》作为一个现象级的探讨案例来剖析。

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巨大反响,不仅仅建立在一个重磅级的IP上,主创团队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犀牛君认为这种创作理念可以拆解为三种“尊重”。

第一,尊重原著。

既为改编,重中之重是遵循原著,那么剧情、人物、内涵三个层面的还原都是必备的。

从目前播出的这几集来看,剧版《三体》基本做到了故事贴合原著,同时特别着重刻画了经典场面。“宇宙闪烁”的视觉化还原瑰丽震撼自不必说,曾经只存在于读者幻想的《三体》游戏、“脱水浸泡”过程,也都借助剧集成为现实。

而在演员方面,不仅做到了选角贴脸,抓住原著人物精髓,更重要的是还有专业实力,把二维世界的角色真正演活了。于和伟饰演的史强最初还是有不少争议声的,在原著里,这个角色设定要更粗犷、魁梧,相比之下,于和伟似乎过于“斯文”了。但结果无需赘述,七集下来,观众早就认准了这张脸。

对原著精神内核的挖掘也是主创团队始终坚持的。与《流浪地球》异曲同工,《三体》本质上是一部非常“中国”的科幻作品,它的故事看似科幻、悬疑,但内在闪耀着属于中国人特有的人性光辉。剧版《三体》,读出了这一点,也再现了这一点。

在汪淼被倒计时干扰思绪之时,大史的开导、妻子的关心、女儿的乖巧将他重新拉回生活,建立信心。朋友、家庭,细微之处,总能让观众读出暖意,而这也是中式科幻最特别的一点。

第二,尊重现实。

中国并不算一个科幻大国,科幻影视还存在很大空间。所以在剧版《三体》的创作过程中,主创需要找到一个折中缓和的方式帮助更多观众更好进入科幻世界。而能够平衡科学、幻想的便捷途径,可能莫过于现实感了。

具体来看,主创首先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实景拍摄、服化道和场景还原、可靠真实的科学细节、精致特效等呈现出一个朴实的科幻世界。像剧中的作战中心、红岸基地外景等场景,均在高还原度的现实地点中拍摄取景。

其中,最让犀牛君意外的是科学相关细节。

日前,在知乎上有一位答主称赞“剧中的粒子物理实验非常真实贴切,因为电视剧中的实验就是在现实世界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取景的,可以看出电视剧非常用心,细节拉满。”经证实,剧中杨冬的实验场景确实就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

除此以外,剧中还有不少科学细节可供网友考究。小到第一集中一闪而过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进入三体游戏时那套符合时代背景的外接游戏设备,大到密云射电天文基地、现场的复杂科研机械设备。保证科学真实,是《三体》创作过程中始终看重的。

生活细节就更不胜枚举了。令犀牛君印象最深的是汪淼拜访叶文洁时,她在家中收拾的那摞旧报纸。一些放大镜网友按照露出的标题文字在网上搜索后,发现新闻日期正是2007年6月,完全契合剧中时间节点,新闻内容也在为叶文洁的过往经历埋下伏笔。

而这些种种用真实替代艺术创造的细节,既是对真实的尊重,也让剧集更具质感。

其次,为更好表达人文内涵,增进观众理解深度,《三体》也通过适当改编增加生活化细节,再借“普通人”史强之口讲解出来,以此顺理成章地完善人物行为动机、填补情节逻辑。发挥影视化的优势,把原著中晦涩的部分弱化,锦上添花。

比如在第五集和第六集中,大史和汪淼的两顿饭局就颇有生活感。第一顿饭是汪淼在看到“宇宙闪烁”后魂不守舍,被大史拉到早点铺喝二锅头、吃爆肚。二人的对话看似驴唇不对马嘴,完全不在一条线上,却能让观众读出大史试图安抚汪淼情绪的大智若愚。

第二顿饭就不仅是为了开导了。汪淼逐渐解开心结后,在与大史约饭时透露出了更多信息。虽然勇敢了一些,但汪淼内心仍是动摇的。此时大史二话不说亮出胸前的计时器,头也不回地迈向广场舞人群中,用不假思索的直率和生活的烟火气改变着汪淼的心境。

最新播出的第七集再创作更是巧妙。

在原作中,针对汪淼进入三体游戏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笔墨并不算多。剧版中,在汪淼得到网址准备进入三体游戏之前,大史先拿着单据找到常伟思申请报销设备经费,还在与汪淼穿戴设备时插科打诨。就连原著只简单提过一句的“大史也玩过游戏,但是玩不明白”,也在剧中扩充为了大史三体游戏中意外脱水下线,顺便还向观众交代了一波游戏规则。

这几段原创剧情看似与主线内容关联不强,却很好填补了原著中缺失的这部分设定。

第三,尊重观众。

这一切细化、考究,其实都能够落在对观众的尊重上。

对原著剧情的高度保留,尊重了原著读者的原著情怀;对真实性、生活感的重视,尊重了普通观众的无基础;而剧集各个方面的细腻质感、专业的演员阵容,更是在尊重一切观众的审美水平。

譬如很多观众都发现了,剧版《三体》中每集的片头片尾都在更换,不仅是在暗示本集重点元素,也在帮助观众厘清人物关系并补足故事细节。既不强行拉高内容门槛,造成“不知所云”,也不过度弱化剧情,把故事快餐化。现在的剧版《三体》,刚刚好。

所以在我们看来,正是这三个层面的尊重,让剧版《三体》能够照顾到各个受众群体,让大家都能迅速沉浸到这个故事世界中。

中国科幻影视,又迈出一小步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即便是这样的剧版《三体》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但这一次,我们相信所有观众应该至少能够达成一个共识——即在《三体》所有的改编作品中,乃至整个中国科幻题材影视作品中,现在这个版本已经是比较合格的。

作为开路者,剧版《三体》算得上是一次“聪明”的改编。

之所以说它聪明,是因为剧版《三体》懂得活用前人经验,并不是从零到一去建立一座空中楼阁。

几年前,《流浪地球》在大银幕上横空出世,被行业内外广泛称作“推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这部作品在中国观众心里埋下了一颗科幻的种子,也为后来许多作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剧版《三体》的出品方腾讯视频,此前就通过在电竞题材剧集《全职高手》《穿越火线》、软科幻题材剧集《开端》等项目的创作过程中积累科幻元素相关经验,逐渐摸索科幻题材创作的最优解,默默助推国产科幻升级。

在一些网友看来,甚至是腾讯过往在游戏领域的经验,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构建三体游戏世界提供积极助力。

现在,《三体》的高热度表明,这些经验是有助于其在国产科幻赛道上持续发展的,腾讯视频的这套创作方法论,是绝对可行的。

长远角度来看,对于中国影视行业而言,剧版《三体》的创作方法论能继续运用到其他项目中,让“改编”不再成为“魔改”的代名词。而剧版《三体》的中式科幻气质和现实主义表达,又何尝不是在打破科幻类型创作的定式。

从某种程度上说,剧版《三体》对头部IP的改编经验、对科幻故事的呈现表达,对“科幻其实是现实生活的未来映照”这一思路的现实主义手法拆解,对科幻背后生活逻辑的尊重和对人性的探讨,让剧集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超出常规电视剧评判的标准:它能给影视行业和观众带来的,不止是口碑和热度,更多的是大胆突破带来的创新意义,和敢于探路的信心与勇气。

这套全新的科幻范式,让国产科幻类型又向前迈出了一小步。